Energy levels and spectra of alkali metals

碱金属的能级与光谱

原子实模型

对于非氢原子,其核外电子不仅受到核的吸引,还受到其他电子的斥力,当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内层电子还会对外层电子将核电荷屏蔽,使得电子实际收到的库仑力少于实际电荷间应产生的库仑力,这被称为内层电子的屏蔽效应;对应的,部分电子能够穿透内层电子的屏蔽靠近原子核,这被称为电子的钻穿效应

原子实

我们通常以最外层电子作为研究对象,而除去外层电子以外的内层电子被称为原子实,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内层的电子通常都是两两成对的,它们共同占据着一个能级中的一个轨道,且自旋相反,同时内层电子各个角动量方向的各个轨道都被填满,因此原子实的总角动量为零。

有效核电荷

由于原子实的屏蔽效应的存在,对于外层电子来说有效核电荷不在等于实际电荷,而是偏小,对于碱金属:Z=Z(Z1)=1

碱金属

碱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于氢同族,都是最外层仅有一个电子。他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光谱公式也相仿:当n很大时两者的能级很接近,当n很小时,两者的能级差别较大[1],我们设想:碱金属的光谱也是由于单电子的活动产生的。

原子实极化与钻穿效应

通常情况下价电子在n很大的轨道上运动时,价电子与原子实间的作用很弱,原子实电荷对称分布,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在一起。然而,类似地球的潮汐现象,最外层电子与原子实的相互作用可能使原子实极化,整个原子系统形成一个电偶极子,而电偶极矩的方向总是指向价电子(大量的负电荷受排斥作用汇聚在相反的反方向)。价电子的势能为:

EP=14πε0(e2r+epr2)

第一项为库伦势,第二项为电偶极矩产生的能量。
对于不同的 l,有不同的电子云分布,分别相应于不同的“轨道”,对于 l 较小的轨道[2],电子有可能进入原子实发生轨道贯穿。
未发生轨道贯穿时,原子实的有效电荷数是1,原子的能级与氢原子能级很接近。价电子处在轨道贯穿时,原子实的有效电荷数大于1,导致其能量较氢原子小,即相应的能级降低。

价电子能量
En=12μc2α2Z2n2

对于同一能层[3],不同的l有以下关系:l越小,越容易贯穿内层电子,从而有效核电荷数越大,从而能量越低。[4] Pasted image 20240528015615.png

En=12μc2α2Z2n2=12μc2α21n2

nn=Δnl是量子数亏损,n是有效主量子数,通常小于n,且不一定为整数.

综上,原⼦实极化和价电⼦的轨道贯穿,使得碱⾦属原⼦能级分裂,且都使得能量下降;⼩l,能级下降⾮常明显.

碱金属的能级与光谱项

每个线系的每一条光谱线的波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光谱项之差,类似里德伯公式我们可以有:

ν~n=ν~Rn2=ν~Tnl

右边第一项为基态项,第二项为激发态项,然而n由n,l共同决定,这一点与氢原子不同。
综上同理:

Enl=hcTnl=hcRn2=hcR(nΔnl)2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与氢原子不同,主要分为4个大类的线系:

  1. 主线系:nP2S
  2. 第一辅线系(漫线系):nD2P
  3. 第二辅线系(锐线系):nF2P
  4. 伯格曼系(基线系):nF3D
    n显然不小于终态的主量子数。
    如图所示,锂原子与氢原子的能级图如下:
    Pasted image 20240528044444.png
    观察此图,可以发现以下锂原子光谱图特点:
  5. 能量由(n, l)两个量子数决定,n相同, l 不同的能级不相同。
  6. n相同时能级的间隔随 l 的增大而减小,l相同时,能级 的间隔随 n 的增大而减小。
  7. n很大时,能级与氢的很接近,少数光谱线的波数几乎 与氢的相同;当n很小时,谱线与氢的差别较大。
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由实验可知,所有碱金属原子的光谱都有相仿的精细结构。在高分辨率光谱仪下观察可以发现主线系、锐线系都是双线结构;锐线系、基线系都是三线结构。
类比氢原子,我们认为碱金属的精细结构来源于三部分:

  1. 轨道贯穿引起的能级下移
  2. 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主要)引起的能级裂分
  3. 动能势能的相对论修正引起的能级位移。[5]
{ΔEls=0l=0ΔEls=α2Znl2nEnlj(j+1)s(s+1)l(l+1)2l(l+12)(l+1)l0

其中Enl=12μα2c21n2,是碱金属价电子能量

能谱结构的尺度

粗结构:能量的数量级为α2E0
精细结构:能量的数量级为α4E0


  1. 后面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电子层数,其基态的状态不同。而后续由于结构类似,与氢光谱逐渐趋同(3d后就⼏乎与氢的相同) ↩︎

  2. 轨道贯穿只能发生在离核心较近的轨道,所以它的 l 值一定是较小的。 ↩︎

  3. n对Δnl的大小几乎无影响 ↩︎

  4. 因此l较大的能级与氢原子差别较小。 ↩︎

  5. 虽然这里使用了Δ但是却并非裂距,裂距为两个ΔE之差(E(J=L+1/2)E(J=L1/2)),因其与Z成正相关,因此碱金属的裂距比氢原子的更容易观察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