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遗传定律
1866年孟德尔发表论文,但未被重视;1900年De Vries, C.Correns, E.von.S.Tschermak 再次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学的研究真正地开始了。
1910年,Morgan 利用黑腹果蝇(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进行试验。并发现了伴性遗传现象,在1926年发表论文。
至此三大经典遗传学定律被初步确立,时至今日,符合上述定律的现象被称为经典遗传,而超出的如:细胞质遗传,表观遗传等则被称为非经典遗传。
大部分的雄性生物是异配性别,少数反之。
孟德尔杂交实验:
- 杂交实验: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进行配种。
- 测交实验:未知基因型的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杂交。
- 自交实验:一个个体使用自身的雌雄配子产生后代。
颗粒遗传与融合遗传:
- 颗粒遗传(particulate inheritance),是遗传因子在子代的遗传传递过程中各自独立,不相混合的遗传方式。(孟德尔)
- 融合遗传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达尔文)
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In the cells of an organism, genetic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same trait exist in pairs, not fusing with each other. When gametes are formed, the pairs of genetic factors segregate, then enter different gametes respectively and ,are transmitted to offspring
F1 only expresses the characters from on
F2 exhibits the segregation phenomenon of charact
№ of dominance: № of recessiveness =3:1
dominant character:显性性状; recessive character:隐性性状
3:1出现条件:形状为完全显性性状(complete dominance)
本质是二项式:
在杂交时,母本通常写在前面
回交:backcross
自交:selfcross
真实遗传: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或生物性状能够代代相传、稳定遗传。(即亲本纯和)
- 圆粒对皱粒是显性
- 黄子叶对绿子叶是显性
- 红花对白花显性
- 饱满豆荚对皱缩豆荚为显性
- 绿豆荚对黄豆荚为显性
- 腋生对顶生为显性
- 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遗传定律)
When the parents with two or more pairs of relative characters cross, during the first filial generation producing gametes, the genes between nonhomologous chromosomes express independent assortment while the alleles segregate.
一共9中基因型(
对于完全显性的n对独立等位基因,按照孟德尔的方法杂交后自交,
位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的位点不同的Locus。
独立完全显性的基因个数 | F1代配子种类 | F1代配子结合方式 | F2基因型数 | F2代表型个数 |
---|---|---|---|---|
1 | ||||
2 | ||||
3 | ||||
…… | …… | …… | …… | …… |
n | ||||
多项式展开公式: |
概统内容……
要求不看Chi方表猜出大概值
亲缘关系:A,B两人在某基因座上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
其中n为共同祖先到此的代数。
家系中第一个被检查出患遗传病的人称为:propositus (先证者)
此时家系中的其他人被称为:affected (受累者)
温伯格先证者法:矫正比例:
其中a是先证者数,s是同胞数,r是同胞受累者数。
反应规范:在一系列环境条件下,由于发育可塑性,同一个基因型所表达出一系列连续的表型,这一系列连续的表型叫做反应规范。
表型模拟(写):是指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使某一个体的表型与某一特定基因突变所产生的表型相同或相似。
基因型模拟(genocopy):不同基因型表现出相同的表现型。
多因一效:多基因造成一种表型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控制多种表型。
表现度:表型模拟的程度。
外显率: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通常在杂合子状态下)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率。
贝叶斯定理:
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影响某些表型的基因在不同部位表现出来。
共显性(Codominance):都能表现,如血型,ABO指的是血液中的特定的抗原。
超显性(overdominance):杂合子更具有优势,如镰刀型贫血基因,具有抗疟性。
不完全显性:同样是镰刀型作为例子,包括红花,粉花,白花
从性遗传(sexrelated与伴性遗传相区别):同样的基因在不同性别上有不同表型
致死基因(lethal):……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的性状上显隐性不同
分带技术:借用DNA与染料的结合能力不同,染色体被染色成为深浅相间的条纹带。可以根据这个进行分区,在核型分析上有应用。
孟买型血:Hh血型系统或Hh抗原系统,又称孟买血型系统(英语:Hh/Bombay antigen system),是根据红血球表面是否存在H抗原而对血液分型的人类血型系统。Hh血型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血型系统——ABO系统的基础。
血型不同可能导致新生儿溶血。
自交不和:
完全不亲和
半不亲和
完全亲和
互补基因(complementary gene):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
修饰基因(Modifiers):一种基因会影响(可盐可甜)另一个基因的表现。
上位效应(Epistasis):一种基因在另一种基因的上游或者下游。
累加效应(Addition effect):两个不同的显性基因控制同一性状,显性程度越高,性状越明显。
叠加效应(Duplicate effect):只有当多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相对隐性性状。举一个很有名的例子:芥果形遗传。
人类细胞核仁的产生与5对染色体有关。